【夏令营招募】浙江师范大学2022年非洲区域国别学夏令营招募通知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社会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已经介入并影响着全球的发展,同时也再造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人、中国物及其所承载的中国文化深深地融入到世界。因此,我们今天要建设的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区域国别学”,既是建设中国社会科学的一门“新学科”,也是要重塑中国社会科学本身。因为在传统的一级学科内部,除了政治学、世界史、外国语言文学等有着明显的涉外属性,其他学科内部的域外研究均处在边缘地带,且缺乏稳定的研究组织与平台机制的保障,势必难以产出高质量的域外研究成果,更难以应对解决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与层出不穷的新问题。

鉴于此,结合当下“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的需要,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拟于2022年暑假举办“首届非洲区域国别学夏令营”,旨在激发全国优秀大学生、研究生对非洲区域国别学各领域的探索热情,给以从事海外研究为志业的年轻学子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和感知名师魅力的平台。

 

主 办: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地 点:线上腾讯会议

课程形式:夏令营课程分为专家专题讲座+学员主旨汇报等形式。结营后颁发结营证书、优秀营员证书。

时间安排:

7月25日前,根据所列主题,自选主题,发送报名表

7月30日前,公布营员名单、确认学术导师

8月5日,开营仪式

8月5日-8月7日,区域国别专家专题讲座

8月8日-8月19日,学员主旨汇报准备、提交文章

8月20日,第二届非洲研究青年论坛(学员分三个子论坛进行汇报)

8月21日,闭营仪式暨“非洲游学实录”征文活动启动

招生对象:全国高校在读本科生、研究生,拟招30人。

费 用:训练营不收取任何费用,优秀营员给予奖金鼓励,奖金鼓励不少于800元/人。

讲座一览表(主题)

1. 非洲区域国别学导论

2. 不同历史时期的非洲社会与发展

3. 中非关系与中非合作

4. 非洲语言与文化

5. 当代非洲族群关系与国家建构

6. 非洲国别研究

7. 当代非洲艺术

8. 当代非洲音乐

9. 全球化与离散非洲人

10. 中国对非援助与减贫合作

11. 非洲旅游与文创开发

报名方式

请于7月25日前将报名表发至训练营班主任廖老师邮箱liaosiao1205@zjnu.edu.cn,联系方式0579-82287065。

请加入浙师大非洲区域国别夏令营交流群:468053489(实名制加入)。

学院网站: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 http://ias.zjnu.edu.cn/

学院官微:IASZJNU(浙师大非洲研究院)

学术导师

刘鸿武: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创始院长、博导;研究领域为非洲区域国别学、尼日利亚研究、坦桑尼亚研究、非洲文化艺术、中非关系研究。

王  珩: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博导;研究领域为非洲智库、中非合作研究。

徐  薇: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导;研究领域为非洲族群关系与人类学研究。

李鹏涛:浙江师范大学“双龙学者”、非洲研究院研究员;研究领域为英属非洲国家殖民史研究。

周  倩:浙江师范大学“双龙学者”、非洲研究院教授;研究领域为非洲国别史与地理。

赵  俊: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卢旺达研究。

欧玉芳:浙江师范大学非洲教育所所长;研究领域为非洲教育与中非教育合作研究。

陈  立: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安全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研究领域为非洲安全与海外利益保护研究。

孙晓萌: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客座教授;研究领域为亚非语言文学研究。

徐微洁: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研究领域为日本的非洲研究。

汪静一: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研究领域为民族音乐学、中非音乐文化交流研究。

唐丽霞:中国农业大学国际发展与全球农业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研究领域为中非农业合作研究。

邱  昱: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百人计划”研究员;研究领域为非洲移民研究。

李舒弟: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非洲研究院特聘教授;研究领域为非洲现当代艺术研究。

蒋华杰: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讲师;研究领域为中非关系史、冷战史和中国外交史。

施盈盈:波布非洲自然旅行(深圳)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

主办单位简介: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IASZNU)是在教育部、外交部支持下于2007年成立的中国高校首个综合性、实体性非洲研究院,经十余年发展,已成为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非洲研究机构与国家对非事务智库,成为国内首个拥有非洲研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学术机构,是教育部浙江省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教育部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指导委员会指导单位和“中非智库10+10合作伙伴计划”中方智库、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执行单位、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新型专业智库。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创办有“中非智库论坛”,已在中国和非洲成功举办11届会议,被纳入中非合作论坛框架,成为中非民间交流的固定机制;建有国内高校首个非洲博物馆、非洲翻译馆、非洲图书资料中心与非洲特色数据库,还设有《非洲研究文库》《非洲地区发展报告》《非洲研究》《中南人文交流发展报告》编辑部,与20多个非洲国家高校和智库建有合作关系,并在南非建有分院,在喀麦隆、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南非建有孔子学院和海外研究基地。连续五年入选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智库报告》“全球年度最佳区域研究中心(大学附属)”;在中国智库数据管理与搜索系统(CTTI)2018中国高校智库百强榜单中获评A+智库(全国422家高校智库,其中A+共25家),2019年获CTTI区域研究与国际关系领域智库TOP15并位居综合排名第六;在国内多家智库排行中名列前茅。智库服务被国家部委赞誉“离不开、靠得住、可信赖”。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我院现有国家级人才2人,省级人才6人,外籍科研人员6人,高级职称17人,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工人先锋号”“全球最佳区域研究中心(大学附属)”“中国大学顶级智库30强”等荣誉称号;培养了一批活跃在中非合作一线的中国“非洲通”和非洲“中国通”,涌现出中非共和国总统、索马里总统顾问、喀麦隆教育部汉语督导、驻华大使秘书等优秀毕业生。我院在学科建设上成就斐然。现建有浙江省A类一流学科政治学、教育部备案的交叉学科硕士点“非洲学”和“非洲教育与社会发展”交叉学科博士点;同时我院博士生导师在中非关系史、非洲国别与区域研究、非洲人文地理等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

政治学:硕士点,研究方向为非洲国际政治、国际关系,一级学科,专业代码:030200;

非洲学:硕士点,研究方向为非洲教育、非洲历史与文化,一级学科分别为教育学、世界史,专业代码分别0401J1、0603J1;

非洲教育与社会发展:博士点,交叉学科,一级学科为教育学,专业代码040107;

国别与区域研究:博士点,研究方向为非洲国别与区域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为外国语言文学,专业代码050204;

中国专门史:博士点,研究方向为中非关系史,一级学科为中国史,专业代码060203;

人文地理学:博士点,研究方向为非洲人文地理,一级学科为地理学,专业代码070502。

 

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鸿武教授的带领下,我院积极对标省一流学科建设要求,坚持以“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非洲发展问题”与“中非合作关系”为主题,重点加强学术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大力提升资政建言能力,已成为国家对非事务的新型智库和外交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获评2016年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9年浙江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除享受学校全覆盖的奖助学金外,我院还建有完备的特色培养与奖助体系。一是国家留学基金委“非洲学”创新人才项目,资助学生赴非洲知名大学联合培养,每月发放补贴800美元/生(尼日利亚)、1300美元/生(南非)。二是赴非调研项目,以校级课题形式资助学生赴非洲调研,资助2万元/生,十余年共资助200余万。三是中华航电非洲研究奖学金,奖励2000元/生。四是研学实践助管,长期聘任研究生担任,发放4000元/生。五是咨询报告写作征文及培训大赛、研究生写作工坊、区域国别专项课题等竞赛平台,均设奖励。

点击跳转官网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