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一)概况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924年成立的华中大学时期,1952年设有心理学教研组。1985年开始招收心理学专业本科生。1993年成立心理学系。2001年获得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9月获得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 年4月成立心理学院。同年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同年还获批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10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获批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7年8月心理学本科专业获批为湖北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2007年10月获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8年心理学一级学科被增列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9年8月获批立项建设“湖北省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0年7月心理学专业获批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之“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同年12月获批立项建设“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2年9月获批立项建设“国家级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3月获批全国首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6年成为中国心理学会网络心理专委会挂靠单位。2017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心理学科处于B+(并列第6位)水平。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爆发背景下,教育部依托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牵头成立了“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该平台由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的发展与心理健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具体组织运行,最大可满足1000人同时求助,汇集了全国1240多所高校和部分社会机构的4000多名心理咨询师,累计服务11万多人次,实施危机干预1500多人次,服务满意率高达92%,受到孙春兰副总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和湖北省委的高度肯定与表彰。
(二)师资队伍
学院目前拥有一支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学缘广泛、科研实力突出的教学与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专职教师和研究人员57人,教授20人,副教授22人,副研究员3人,讲师11人。获博士学位者占教师总数的98%。入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计划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第一层次人选)”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工程”3人,入选其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2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湖北省“楚天学子”等人才项目入选多人。同时,现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1位、常务理事2位、理事1位,学院有一大批年轻有为、创新进取的年轻导师。
(三)特色与优势
近年来,心理学院在巩固传统的心理健康学科特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认知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新的学科增长点,形成了以“网络心理学”为学科突破口的良好发展态势。在国内率先开展跨学科的网络心理与行为研究,已发展成国内一流、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网络心理与行为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2012年获批立项建设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5年顺利通过验收,并与深圳腾讯公司合作成立了“网络学习与互娱联合实验室”。同时,还积极关注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和实践需要,在留守儿童、网络成瘾、大学生危机干预、心理援助、心理健康发育、网络学习、员工支持和临床咨询等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向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提供多项咨询服务,为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主持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脑计划队列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40余项、省部级及横向课题100余项,累计资助经费超过5000万。近五年发表SCI、SSCI和CSSCI高水平论文400余篇,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0余项。
(四)人才培养
学院现有国家精品课程3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有湖北省名师和优秀教师2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
学院依托学科优势,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两个本科专业。聚焦网络行为与发展、智慧学习与认知、网络社会与健康三大学术领域,围绕认知神经科学、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与学校心理学、管理心理学、临床与心理咨询以及网络与工程心理学等方向,培养学术博士、教育博士以及学术硕士、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学院积极推行信息化教学和混合式教学,探索立体化、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规格,扩大专业品牌效应,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人才培养规模稳步增长,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心理学研究和实践人才。
学院与美国密苏里大学、丹佛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堪萨斯大学,英国牛津大学、雷丁大学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孟菲斯大学人工智能研究共建联合实验室。本院学生赴境外访学和境外学生来校攻读学位均呈现显著增长态势。交流学校包括孟菲斯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堪萨斯大学等,境外学生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克罗地亚、印度尼西亚、越南、中非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
为促进全国高年级优秀大学生在网络心理与行为、心理健康与教育、青少年发展与指导等相关学科方向的交流,把握心理学的研究前沿、拓宽学术视野,增强与领域专家面对面交流和讨论的机会,激发从事心理学相关研究的热情和潜能,明确未来研究方向,并从中选择优秀学员攻读华中师范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心理学院暂定于2022年7月9日到10日举办2022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具体时间以第二轮通知为准。
二、活动目的及主要内容
(一)促进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对心理学研究和基础知识的交流,增进全国各地本科生对我院学科、科研及研究生教育状况的了解,吸引具有科研潜质的大学生到心理学院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深造。
(二)开展“心理学院2022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作为心理学院2023年推荐免试研究生工作的重要参考和依据。
(三)活动内容主要包括:
1、学术讲座:学院教师学术讲座;
2、分组座谈会:学生与专业教师自由沟通、相互了解;
3、学院介绍:学院的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学科特色、科研平台、推免政策等;
4、选拔考核:对参加夏令营的学生进行综合面试考查。
三、申请条件及招收人数
(一)品德优良、身心健康、遵纪守法,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法纪处分。学习成绩优秀,具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或心理学相关领域专业知识,本科期间成绩排名在年级前40%、达到所在高校推荐免试生要求或有意向报考心理学院。
(二)全国高水平大学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信息管理、统计学、生命科学、教育学、社会学等专业本科三年级在校生(2023年6月毕业)。
(三)英语水平良好,具有较强的口语交流和论文写作能力。
(四)对心理学研究有浓厚兴趣和热情,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五)此次夏令营拟招收60名学员,按照上述条件择优录取,并在心理学院网站公示。
四、优秀营员评选及奖励政策
本次暑期夏令营将根据学生综合面试表现评选一定比例的优秀营员和合格营员,名单将在学院网站上公布。届时学院将成立考核专家小组,以综合面试(包括:个人展示,英语口语,专业知识考查)的方式对学员进行考核,综合面试成绩计算公式为:个人展示×40%+英语口语×20%+专业知识考查×40%。根据综合面试成绩排名情况确定优秀营员名单并对外公示,优秀营员比例不超过参营人员的50%。
对于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营员,奖励办法如下:
(一)取得所在学校“推免资格”的优秀和合格营员,经体检合格,可优先获得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23年硕士推免生拟录取资格。
(二)在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中,对第一志愿报考心理学院的优秀和合格营员,初试成绩达到我校复试分数线,经复试考核合格后,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五、申请材料及流程
(一)申请材料
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22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1份(见附件1)。
2、学生证和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3、个人陈述一份(见附件2)。
4、本科成绩单1份,并附前三年总评成绩在所学专业或同年级的排名,加盖院系教务部门公章。
5、英语水平的成绩证明或相关证明材料。
6、科研训练证明材料(主持或者参与科研项目的审批证明,发表论文或者发明专利、省级以上获奖证明等复印件)。
(二)申请流程
申请者首先完成网上报名(https://www.wjx.cn/vm/Q0gQXFP.aspx)并提交附件申请材料。请将申请表和相关电子材料合并成一个PDF文件,文件名“姓名_学校”。注意:支撑材料文件中需包括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2022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需签字和盖章)、个人简历、成绩单扫描件(需签字和盖章)、英语证书扫描件、课题论文扫描件等。线上面试时需对身份证、学生证和申请表原件进行审查。
请将申请材料同步发送邮箱:864567169@qq.com。邮件命名:姓名+学校。
(三)申请时间及联系方式
申请截止时间为2022年6月24日。资格审核工作于6月28日结束,营员名单届时在心理学院网站上公布。
如有任何问题请电话联系心理学院任老师,联系电话:027-67868617。
六、其它事项
夏令营为期2天,根据疫情防控的总体形势和相关要求,本年度夏令营活动拟采取线上方式进行,具体活动内容和日程安排请关注学院网站主页上发布的后续通知。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2022年6月9日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